特斯拉用充電口,把車企們從美國政府那“拐”過來了。
在 2023 年,美國的電車充電口終于要有統一的計劃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上個月, 福特宣布和 特斯拉達成合作,明年開始福特電車可以在北美通過適配器使用特斯拉超充樁,同時,福特將從 2025 年起標配特斯拉車型使用的 NACS 充電接口。
緊接著,美國另一大企業 通用也宣布要采用特斯拉標準。看著這兩大巨頭都動了,后面一堆企業趕緊跟牌。 沃爾沃、極星、奔馳還有特斯拉的死敵 Rivian 紛紛加入,大眾、現代、 Stellantis 也在考慮。
大伙兒可能還好奇, 怎么一個國家里,電車充電口還不一樣呢?
要知道咱國內早在 2011 年就發布了充電口國標( GB/T 20234 ),里頭規定了充電口的形狀、大小。所以現在所有電車上,不管你是啥品牌,都是在用國標規定的直流 / 交流充電口。
但美國沒有強制規定,就導致市場上存在著 三套充電口標準。
一套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 SAE )參與制定的 CCS ( Combined Charging System ,聯合充電系統 ),這套 “ 正統 ” 出身的標準是有美國聯邦政府支持。
另一套是特斯拉設計的 NACS ( National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 ,北美充電標準 ),之前馬斯克和拜登政府互相不對付,所以特斯拉始終是用自己的方案。
還有一套是日本車企開發的 CHAdeMO ,這是早期市場日產聆風( Leaf )等日本電車遺留的產物,現在已經逐漸被淘汰了。
所以老美主要就 CCS 和 NACS 兩套接口。因為前者有政府支持, 除了特斯拉,其他車企包括第三方充電樁都在用 CCS 方案。
而隨著福特、通用這批車企的倒戈, CCS 也即將被拋棄。但它們和特斯拉可是競爭關系,車企們寧愿投奔競爭對手也不愿再用政府支持的方案,這聽起來太不合理了。
但只要稍微研究下特斯拉的充電方案,你就會發現這些車企不投奔特斯拉才說不過去。
首先,特斯拉 NACS 接口在性能上可以吊打 CCS 。外觀最明顯的就是, NACS 的尺寸只有 CCS 的一半,平時用起來插拔更輕松省力。
但它 體積縮減,性能反而更強。NACS 承載的最大充電功率能到 1000kW ,而 CCS 只能做到 350kW ,就主打一個 短小精悍。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充電功率越來越大的情況下, CCS 必須要做出改變,但 NACS 依然能挺住。
而且特斯拉的 NACS 只有一個口, 不需要區分交流還是直流,拿起槍往上懟就完事,不像 CCS 要在車上放兩個口,兩個口的充電槍也不一樣。
除此之外, NACS 沒有把解鎖機構放在充電槍上,而是放在車內,從而規避了槍經常摔地下造成按鈕失效的風險。
就是頭上的這個小揪揪,在特斯拉槍上是沒有的。
這一通比較,大伙兒都能看出來, NACS 設計上明顯更好。但也不是說你有好的設計大家就認你,不然那些車企怎么不一開始就直接用特斯拉的呢?
這就說到特斯拉更大的優勢—— 充電樁規模。
從 2012 年開始,特斯拉就開始美國鋪樁,并且隨著自家車型數量的飆升,建樁速度也是年年增加。根據美國能源部的數據,截至 2023 年 6 月,特斯拉擁有的充電樁數量達到了 19463 根,而 CCS 只有 10471 根,這還是美國政府大力支持才上來的。
遙遙領先好吧。。。
在規模起來之后,特斯拉就琢磨著怎么能把對面那批人給拉過來。
去年 11 月,特斯拉公開了充電技術規范,把技術文檔掛在官網上,明著讓對手來研究。這樣的目的很明顯,只有大家學會了你的原理,才能知道怎么把你的 NACS 接口和自己車型匹配上。
然后特斯拉還把自家的充電標準硬是重新取了個 “ 北美充電標準 ” ( NACS )的新名字, 這就是北美新能源領導者的霸氣?
之后,特斯拉再用充電樁優勢和聯邦政府成功 py 交易了一波。本來拜登政府搞了《 通脹法案 》,鼓勵各家生產電動車,但無奈美國充電樁實在跟不上,這里頭還有一大半的樁是特斯拉的,其他人用不了。
所以政府就想要特斯拉把樁貢獻出來,推動行業發展,那特斯拉也不會白白出力,必須要薅走一波補貼。
可是政府補貼有個前提,就是充電樁必須要能支持 CCS ,于是特斯拉立馬在自家樁上安了個兼容 CCS 的 Magic Dock 適配器。
特斯拉這高度配合的背后, 其實都是小算盤。
首先它建了那么多樁,本來就希望能把別的品牌吸引過來,只有越來越多的人過來充電,之前的建樁投入才能回本。而其他車主過來充電,正是特斯拉證明自家 NACS 先進性的好機會。
一箭雙雕好吧!
后面的局面大家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車企宣布采用 NACS ,并且連當時制定 CCS 的 SAE 都站出來發言,說爭取 6 個月或更短時間內讓特斯拉的充電口成為北美的行業標準。
還有美國的州政府也在給 NACS 站隊。根據路透社報道,肯塔基州已經要求充電樁必須要有 NACS 接口,德克薩斯州、華盛頓州也準備這么干。
現在,主動權已經完全握在特斯拉手里。
不過話說回來,我倒是希望他們統一的速度越快越好,充電口雖然是個很小的東西,但對電車的實際體驗還是影響很大的。
比如電車車主出門找充電樁,必須要提前確認是不是同一種接口。萬一搞錯了跑到那發現接口對不上,然后自己車又沒電,想想就難搞。。。
而對于充電樁企業,一直存在兩種口的話,它不能只做一邊生意吧。而為了服務好兩邊,每根樁既做 CCS 方案又做 NACS 方案,這也不是一筆小成本。
越早統一接口,用戶歡喜,政府、車企們也可以把精力花在別的地方。
至于你說這波福利全讓特斯拉吃了,我覺得,起碼在美國 這是它應得的。
撰文:白日夢 編輯:面線 & 脖子右擰
圖片資料來源:
特斯拉官網,Carbuzz
國標,GB/T 20234 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
Chargedevs,NACS vs CCS: 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o help you opt for the one that fits best
The Verge,How to charge your non-Tesla EV at a Tesla Supercharger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