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臺商,會給海峽兩岸帶來什么新火花?
9月8日,風雨迎貴人,約百人臺商考察團抵達江門,開啟了為期半天的考察。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兄弟城市東莞,被賦予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新使命后,江門迎來的第一批臺灣客商。
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都,530萬江門籍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世界145個國家和地區。家人自遠方來,江門安排了密集的行程。第一站,是排名國家級高新區第53位的高新區(江海區);第二站,是獲批籌建省級實驗室的江門雙碳實驗室;第三站,是大型港資企業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第四站,是在酒店舉行的招商推介會和晚宴;最后一站,是記錄江門百年僑史沉浮的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晚宴現場。李靄瑩 攝
“江門吉華光電精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8日。”推介會上,臺商代表馬景濤一句話,將江門與臺商的合作記憶拉回到了世紀之交。“這些年,江門市政府及各職能部門以專業的咨詢和指導服務,不斷為我們解答疑惑、解決困難,讓公司實現了快速成長。”
改革開放之初,江門是大陸臺商臺企聚集的地市之一。如今站在海峽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新起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和臺商將擦出怎樣的新火花?
起點
臺資企業擦亮“江門制造”名片
江門與臺商的緊密互動要從近40年前說起。
1984年,臺灣歌手費玉清發布專輯《夢駝鈴》,唱道“鄉關在何方”。那一年,素有“千斤頂王國”之稱的信孚集團與臺山縣機械廠合作并投產生產千斤頂等機械產品,成為第一家進入江門地區與當地企業合作生產的臺資企業。
隨后十幾年,江門修訂了外商、臺商的優惠規定,推動在江臺資企業從小規模、低層次,不斷向大規模、寬領域、高層次發展。臺商在江門的投資戰略也由最初的試探性投資轉變為“落地生根”,投資形式從早期的合資、合作、租賃廠房逐步向獨資、自行購地、自蓋廠房發展。
進入新世紀,江門連續推出新政策和擴大服務范圍,極大降低了臺商的投資成本。《南方日報》曾在2004的報道中提到,臺資企業的規模化正把“江門制造”這張名片傳遞到國內外,當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四家企業為龍頭,大力發展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其中三家是臺資企業。到2010年,臺資已成為僅次于港資的江門第二大外資來源,并涌現出銀雨燈飾、信華機械、互惠食品添加劑等一批行業領先的大企業。
在這段時間里,江門對臺經貿交流活動頻繁,臺資企業投資數量和投資總額增長迅速,領域主要涉及光源電子、汽車(摩托車)配件、精密制造、三高農業等。江門也因此分別在2005年和2010年,兩度獲得了承辦粵臺經貿交流會的機會。
2018年,國家、省、市多份惠臺文件出臺,影響至今。在落實國家“惠臺31條”、省“粵臺48條”的基礎上,江門提出了“江臺56條”,在產業扶持、投資準入、科技研發、就業創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為臺胞提供便利。
這兩年,江門不斷深入推進、優化提升“六大工程”。其中“僑都賦能”工程提出堅持發揮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提升“文化交流、經貿合作、維護權益、僑務智庫”四大功能,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交匯點。
在政策的東風下,上千家臺資企業扎根江門,江門也成為無數臺商的“第二故鄉”。截至目前,江門累計設立臺資企業超1500家、投資總額59.3億美元,分別占全市外商投資企業總數和實際吸收外資總量的13.5%、24.1%。旅居臺灣的江門鄉親有3萬多人,近1500名臺胞常住江門求學就業。
未來
江臺合作激活“灣有引力”潛能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風口,不少初代江門臺資企業走到了傳承接班的關鍵節點。來自臺灣的“企二代”會選擇在江門發展嗎?
今年4月,江門五邑臺資企業協會換屆。新就職的江門五邑臺資企業協會會長陳民宗透露,協會六成以上企業已經交由下一代管理發展,他們都看好江門,希望在江門得到更好的發展。陳民宗說:“很多臺灣年輕人都希望到江門創新創業,發揮一技之長。”
“灣有引力”的“灣”,是大灣區。
40年前,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對臺商釋放出了強大的磁力。40年后,作為全球四大灣區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對臺商的引力也在進一步提高。
江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具有大灣區承東啟西的區位交通、潛力巨大的發展空間、完備扎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獨特的僑務資源,是一座富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青春之城、活力之城,也是臺商青睞、商機無限的投資創業之城。
當前,江門正處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時期。特別是隨著連通深圳的深江高速、連通港珠澳大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明年全線貫通,深江高鐵2028年建成通車,江門可更好鏈接周邊六大國際機場、三大世界級港口,區位優勢迎來歷史性突破提升。與此同時,江門聚焦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加快建設江門雙碳實驗室等重大科創平臺,積極搶占硅能源、光伏發電、盾構機、安全應急、電力裝備、數控機床等特色產業新賽道,構筑未來發展新優勢。
“灣有引力”的“灣”,也是臺灣。
臺灣具有完善的產業格局、較好的科技創新能力、發達的商業服務和優質的人才資源。這對于面臨升級轉型,正在大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江門來說,具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此次推介會上,江門提出,希望雙方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推進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創新合作、社會人文交流,加強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金融、人才等現代服務產業方面的合作,攜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共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重大機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
未來,“兩岸一家親”的故事,將在珠江口西岸續寫新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