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地科技披露大客戶營收與客戶記賬數據“打架”
顧地科技披露大客戶營收與客戶數據“打架”
公司披露的2016年第一大客戶年貢獻營收均在3000萬以上,客戶稱年銷售金額也就一千多萬元
12月22日,顧地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任永青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任永青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顧地科技稱,此次調查事項系針對任永青個人,不會對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管理造成影響。
實控人被調查后,很快,包括華安基金在內的4家基金公司先后下調了對公司的估值。27日,華安基金宣布將顧地科技估值價格調整為15.36元,較停牌前股價21.81元折價29.57%。富國、匯添富、泰信三家與華安的估值一致。記者據公告統計,截至2017年12月8日,公司大股東山西盛農投資(任永青控制,持股98.50%)所持顧地科技的78.29%的股份已被質押;截至12月4日,這一比例一度達96%。
此時正值顧地科技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的關鍵時期。11月23日,公司發布收購預案,全資子公司擬以現金14.79億元購買夢想航空委托文旅投代為建設的汽車樂園基礎設施項目和航空小鎮建設項目展廳及園內道路部分,公司稱,此舉將加快上市公司文旅業務發展的步伐。
這一重大資產重組引來了深交所的問詢關注。深交所要求公司對標的在建工程具體情況、收購資金來源等問題進行解釋。截至目前,顧地科技尚未對深交所的問詢進行回復。
目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具體情況未公布。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顧地科技原有主業中,年報披露的客戶營收貢獻數據與其多個客戶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沖突。
新京報記者于2017年12月27日給顧地科技發送了采訪提綱,并于次日致電,截至發稿尚未收到上市公司回復。
第一大客戶營收貢獻與客戶記賬數據沖突
武漢永久對顧地科技2013年營收貢獻為4661萬元。武漢永久2013年年報顯示,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365萬元、21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386萬元、16萬元,從業人員有5名。
相比其正在拓展的“文旅”新業務,顧地科技的原有業務近年來已鮮為市場所關注。
新京報記者查閱顧地科技年報發現,原有主業中,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營收數據與其多個客戶披露的財務數據存在沖突。其中就包括其2016年的第一大客戶武漢恒力永久商貿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永久”)。
新京報記者自2017年12月4日起在湖北地區持續走訪一周后也有所發現:顧地科技與客戶武漢永久記賬不一的原因或為“將對其他客戶的銷售金額算作對承擔物流運輸的經銷商的銷售收入”。
顧地科技年報顯示,“武漢永久”自2012年至2016年一直位列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貢獻營業收入分別為3349萬元、4661萬元、4929萬元、6199萬元、3790萬元。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武漢永久成立于2012年3月31日,法人為黃麗平,唯一股東為彭紹輝。武漢永久成立當年即成為顧地科技大客戶,并連續5年保持這一地位。
武漢永久2013年年報顯示,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365萬元、21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386萬元、16萬元,從業人員有5名。這與顧地科技所披露的對武漢永久的4661萬元營收相比差距甚大。
新京報記者分別在工商資料和地圖上找到了武漢永久的三處地址,12月4日,記者在湖北武漢某處平房門店群中找到了這家公司。通過一條曲徑來到一個院子,院子里堆有一些顧地的塑料管。當記者問到雙方賬務的大額差距后,武漢永久的銷售負責人高永茂表示,“這不可能,我們就是一千多萬元(銷售金額)。”
“我們是顧地的代理商,但是一些客戶如保利、恒大,只認廠商卻不認代理商,廠商和客戶簽約后會交給我們做運輸、人員調配等服務,我們只賺個服務費保本,”高永茂表示,“如果出現(記賬不一)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顧地把這些銷售金額算在我們頭上了,那些客戶的銷售都是顧地完成,合同的主體、資金結算、履約行為都與我們公司無關。”
本報記者查閱上市公司年報后進一步發現,高永茂所稱的恒大,其子公司廣州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于2015年、2016年躋身顧地科技前五大客戶,為上市公司分別貢獻銷售收入4108萬元、3154萬元。廣州恒大材料設備有限公司在2016年年報中是其第四大客戶。
12月8日,武漢永久的總經理聯系到記者,并表示“顧地科技年報所示的數據基本正確,但那是把物流配送的任務量也算在我們頭上了,這類任務量有時可能占總量的大半;我們只賺兩三個點的服務費。”
武漢永久的負責人在談到銷售情況時表示:“最近兩年一直在虧,現在真是恨不得有誰接下這個攤子,我把公司轉出去;但是公司有這么多人,還要收取外面的應收賬款,我只能繼續做下去。”
湖北漢銘、陜西東泰到底貢獻了多少營收?
陜西東泰2014年為顧地科技貢獻營業收入為3035萬。另一方面,陜西東泰工商資料顯示,2014年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68萬元、61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55萬元、-6萬元。
根據顧地科技年報,湖北漢銘榮華管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湖北漢銘”)是另一家自2012年起連續5年躋身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的企業,貢獻營業收入分別為3950萬元、4563萬元、4903萬元、4681萬元、3178萬元。
本報記者在查閱工商資料時發現,湖北漢銘在2013年年報中披露了當年資產情況: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005萬元、264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981萬元、11萬元。同樣地,湖北漢銘2013年的財務數據與顧地科技所披露的4563萬元的營收貢獻有差距。
而顧地科技招股書亦披露,湖北漢銘在2009年至2011年亦躋身前五大客戶,分別貢獻營業收入1434萬元、2249萬元、2355萬元。顧地科技對湖北漢銘的營收2012年同比2011年增長了67.73%。
湖北漢銘沒有向記者透露銷售情況。
地圖顯示,湖北漢銘有異于工商資料登記地點所在地的另一處銷售點。當記者趕去之后發現,這家公司名為湖北美琪建筑器材有限公司(下稱“湖北美琪”)。
湖北美琪高管周卉向記者表示,湖北美琪與湖北漢銘的老板為同一人,均為周睿和汪菊香,“兩個公司各有顧地的產品銷售,以前湖北漢銘的規模大,以后就只有湖北美琪了。”
除上述兩家湖北公司以外,曾連續五年為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陜西東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陜西東泰”)亦存在顧地科技披露的數據與陜西東泰披露的財務數據不匹配的情況。
一方面,顧地科技年報數據顯示,陜西東泰2014年為顧地科技貢獻營業收入為3035萬。
另一方面,陜西東泰工商資料顯示,2014年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68萬元、61萬元,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55萬元、-6萬元,從業人員有3名。
陜西東泰2014年的資產、營收數據與顧地科技所示的營收貢獻幾乎相差一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