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達再開6城,中國物流服務升級之戰加速轉入“下半場”
快遞"內卷"仍在繼續,不過,中國企業現在比拼的是服務。
9月5日,天貓超市聯合菜鳥宣布,"半日達"再開6城,包括南京、武漢、長沙、天津、南昌和金華。此前"半日達"已經覆蓋了杭州、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惠州8城。這意味著"半日達"的全國開城數量已經達到14城。
可以預料:今年雙11,半日達依然是天貓超市的特色之一。
(資料圖片)
菜鳥園區一景 觀察者網攝
伴隨著電商等行業的發展,近年來,"211"、"半日達"等配送服務不斷改善著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這背后也蘊藏著一場深遠的行業變革:物流競速,本質是供應鏈及供應鏈模式之爭,是基于供應鏈的"降本增效"和服務升級之爭--中國自然也不例外。物流行業的"內卷",在為消費者帶來體驗升級的同時,也會倒逼企業自我改革。
"半日達"的戰略思考是什么?這背后的供應鏈能力有哪些?
圍繞這些問題,觀察者網近期展開了一些走訪。
菜鳥倉庫一景 觀察者網攝
天貓超市攜手菜鳥"提速",受益的不僅僅是消費者
什么是"半日達"?
據公開資料,天貓超市聯合菜鳥打造的1212半日達模式,以中午12點和午夜12點作為下單支付截止時間,分別在當日下午9點前和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整體來看,相較于行業此前看齊的"211"快遞服務模式--11點前提交的現貨訂單,當日送達;23時前提交的現貨訂單,次日15時前送達--"半日達"進行了一些差異化改造。
為什么要推出"半日達"?截單時間為12點,有何思考?
在近期的一次溝通中,天貓超市半日達項目負責人、天貓超市自有品牌總經理應鑫達透露了項目背后的一些細節。據悉,從下單情況來看,在沒有推出"半日達"的前提下,11點-12點的訂單比重約為5-10%,而且每個城市的訂單結構還有不同。在天貓方面看來,這部分需求不容忽視。
"很多人上班時,他們的下班時間也許就是從11點半開始。下班吃飯的時候也可以(網上)下單,在這個時間點,訂單比例還是比較大的。"應鑫達表示,這個安排是完全基于消費者的視角去考慮的,項目團隊當時認為,這個必須要做。"我們要保證這些用戶也能享受半日達,而不是讓他們反向來適應我們。"
醒目的綠色半日達標識和相關服務承諾相關頁面截圖
在"半日達"的實際體驗中,用戶12時以后下單,其中不少訂單的配送時間是次日早上八九點。
不過根據相關說明,半日達明確"次日上午12點前送達"。它背后的考慮又是什么?
按照應鑫達的表述,整個服務的考慮之一是:"半日達"訂單不少是米面糧油等第二天做飯要用的東西,以及招待客人等場景需要的紙巾等。有的商品如果下午偏晚時候才送到,那么"跟次日達沒有什么區別"。
"我們覺得,一定要搶占一個心智,那就是業界里別人沒有做到的,我們這一次想嘗試、想突破,去做到--基于消費者的需求,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是看看還有沒有超越和競爭的空間。有,那我們就做了。"應鑫達說,"每差一個小時,成本差好多。但我們決定,我們還是想要去搶占(用戶心智)。"
菜鳥倉庫一景 觀察者網攝
近期以來,市面上一些產品也掛上了"半日達"的名號。菜鳥聯合貓超推出的半日達,和它們有何區別?
知情人士表示,菜鳥半日達是從支付到簽收的"全鏈路真實半日達",區別于快遞的從攬收到簽收的"半程時效"半日達;此外,菜鳥半日達承諾時效、晚到必賠,區別于一些快遞提出的預計送達時效;值得一提的是,菜鳥半日達同時承諾送貨上門、不上必賠,并不會為了追求時效而不顧消費者體驗。
整體來看,快遞包裹配送速度和服務奔向"天花板",消費者將從中受益。
"今天早上8點不到就接到快遞的電話,比鬧鐘還早。"家住武漢市的雷阿姨表示,最近覺得天貓超市越送越快,"晚上9點多下單的東西,經常是第二天還沒睡醒,快遞就到家門口了。"南京的方女士也有同樣感受,"上午在天貓超市下單了一個同事推薦的零食,我吃完午飯沒多久吧,快遞就說到了。"
應鑫達介紹,履約能力提升對訂單數量、用戶數量、購買頻次都有著大幅拉動作用,"在已經實現半日達的8個城市,天貓超市用戶滿意度創下了近兩年新高。"為了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半日達,天貓超市和菜鳥也正加速開城,"開城節奏超預期。"
武漢市民經常通過天貓超市購買卷紙、洗衣液、零售等商品
半日達為品牌商家帶來了新機遇。良品鋪子是武漢本地品牌,和天貓超市合作到今年是第10年。良品鋪子副總裁揭曉峰對媒體表示,天貓超市半日達城市的背后,實質是一種城市化運營能力,能夠幫助品牌快速觸達核心城市消費人群,提高生意增長的效率。揭曉峰還透露,良品鋪子未來會進一步融入到天貓超市的生態變化中去。
基本可以斷定:配送服務,仍將成為今年雙11各企業的發力重點之一。
觀察者網獲悉,天貓超市會繼續投入供應鏈能力升級。在不久前的天貓超市雙11商家大會上,天貓超市明確,將在用戶資產、消費體驗、直播生態、商家支持上做重點投入,整體規模遠超往年。天貓超市營銷及商家增長總經理董騁表示,"今年雙11將是天貓超市整體投入最多的一次雙11"。
觀察者網獲得的數據顯示,從"半日達"此前開城的8個城市運營數據來看,日購買用戶數、訂單量與GMV都實現了20%的雙位數增長;從淘系用戶和88vip用戶的滲透率來看,兩個指標都是領漲的,有超過80%的88vip在天貓超市半日達開通的城市進行購物。
今年雙11,"半日達"的表現值得期待。
中國物流下半場,仍將是供應鏈之爭
"半日達"惠及各方,但是它很大程度上離不開菜鳥提供的底層能力。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降本增效"始終是快遞物流行業繞不過去的主題詞,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物流行業的前半場,很大程度上是由網絡化主導的。重資產投入和龐大的市場前景,帶來的是產能利用率和規模效應的提升。尤其是作為上游的電商行業快速發展,它為物流行業帶來了龐大的增量市場--雖然這個階段的物流升級帶著一些"自發"色彩,但它確實推動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也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好的體驗。
伴隨著量的積累,中國物流行業已經帶來了質變的前夜。
一方面,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普及,正在成為行業變量。自動化改變了原本的作業方式,數字化則讓物流管理變得更精細。這意味著提升智能化水平,將成為實現供應鏈優化的關鍵;與此同時,伴隨著網購普及率的不斷提高,增量市場的競爭正在轉向存量市場的競爭,配送時效上的"內卷",背后是供應鏈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比拼。
菜鳥倉庫一景 觀察者網攝
觀察者網在現場發現,"半日達"提速,離不開菜鳥倉配一體的柔性供應鏈模式。例如在菜鳥供應鏈武漢江夏園區內,自動化的立庫、AGV(搬運機器人)和人工聯動作業,實現了自動化的進出庫、高密度存儲、智能貨物盤點和智能托盤存儲管理,它既提高了單位面積的使用率,也讓生產效率更高。
綜合資料來看,自動化立庫是傳統剛性供應鏈熱衷使用的設備,但菜鳥使用柔性靈活的AGV機器人與立庫聯動,由AGV機器人負責收貨和發貨,立庫僅做存儲使用。這套基于柔性供應鏈理念改造的方案,讓庫內的作業空間利用率更高,靈活應用于2B和2C融合的業務。
菜鳥倉庫一景 觀察者網攝
在菜鳥園區內,觀察者網注意到,倉庫還與菜鳥速遞的分撥轉運中心直連,一條自動化流水線就讓包裹從倉直達配送鏈路,再經由車輛送達配送網點,甚至省掉了傳統快遞鏈路上的上門攬收環節,效率大幅度提升。可以說,菜鳥打造的倉配一體柔性供應鏈,區別于傳統剛性供應鏈,形成了鮮明的高彈性、全域性等特征。
據菜鳥集團副總裁、國內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帥勇介紹,菜鳥供應鏈具備高彈性和全域性等核心特征。
高彈性意味著可以應對直播、大促的訂單波動,也包括聯動天貓超市靈活調整作業鏈路實現"半日達"提速;全域性意味著菜鳥供應鏈支持商家線上線下、2B和2C一體、多平臺跨平臺經營。據悉,菜鳥供應鏈已經將"半日達"能力面向商家開放,推出優選倉配"半日達"產品。未來商家入駐菜鳥倉、使用菜鳥配送后,也能實現"半日達"。
菜鳥倉庫一景 觀察者網攝
配送時效的"內卷",從來都不是小題大做。
從行業自身特點來看,"半日達"和"211"們很大程度上切中了物流升級的主題。
物流是連接制造和消費的橋梁,制造的特點是規模化生產,消費的特點是碎片化消費。這種時空錯位,決定了我們的物流需要將兩端打通。毫不客氣地說,很多產品90%以上的環節都處于物流環節,物流效率決定了流通效率。配送時效快一天、快一小時的升級,都將撬動供應鏈的巨大升級。
中國郵政行業發展規模和質效改善,就是這一過程的真實寫照。
配送變快了,寄快遞變便宜了,生活變得更方便了,但整個行業也得到了發展并獲益。
據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數據,2012年以來,中國郵政行業發展規模和質效明顯改善。行業收入規模迅速擴大,由2012年的198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1038億元,年均增長了24%;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加到835億件,凈增了14倍,年均增長40%;郵政和快遞服務的有效申訴率顯著下降,快遞平均單價從18.5元降低到10.6元。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制圖工具:Wind
過去的經驗顯示,敏捷的供應鏈,往往也是"降本增效"的供應鏈。中金公司研報曾分享過一個行業案例。
2016-2018年,韻達曾迅速鋪開中轉升級項目,新增機器和電子設備。2018年,其轉運中心分揀錯分率同比下降了23%,錯發率同比下降了15%,錯集包率同比下降了45%,整體分揀處理能力提升51%,操作準確性顯著提高。其職工數量下降6.67%,但人均綜合效能提升18.84%,單位分揀成本快速下降。
由此可見,"半日達"的推廣不僅僅是服務升級,也是一場供應鏈能力的全面升級,電商行業也將受益。
電商和新零售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供給側效率改革。
人們通過將購物場景線上化,再輔以網絡化的物流基礎設施,來促進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這是"低價好貨"背后的一個重要支撐。如今圍繞配送時效、配送服務升級,消費者會擁有更好的體驗,在供應鏈等方面,行業也將出現更多創新,整個社會也會從"降本增效"中獲利。
類似天貓超市和菜鳥供應鏈的聯手,將大大加快這些進程,也會帶來更多啟發。
據國內媒體報道,物流專家楊達卿表示,"打仗親兄弟,電商與物流就是一對孿生兄弟,比較而言,菜鳥更懂淘天及其平臺商家的復雜供應鏈需求。像半日達、次日達等高時效服務創新背后是供應鏈的復雜改造,沒有長期的伴生和能力沉淀,就難以做出優化方案,這或是許多商家的共同感知。"
(文中引用發言由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訂)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