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椰島股權轉讓遲遲未決遭質疑 連虧6個季度被競品反超
股權轉讓33個月未決遭獨董集體質詢,同時海南椰島已連虧6個季度
海南椰島股權轉讓33個月懸而未決遭獨董質疑,恐影響公司經營。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近日,海南椰島因股權易主案空懸兩年多而遭到獨董集體質疑,認為其“有悖常理”、“信息披露存在不實可能”,或對公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而海南椰島近年定增不成、業績下降等,均被業內視為與其股權遲遲不定有關。
針對海南椰島在保健酒領域被競品反超,分析認為,政商不分、股權紛爭、產品老化是困擾海南椰島發展的因素。而2015年曝出的“偉哥門”事件,更使海南椰島的品牌形象受到重創,讓其前景變得不明朗。
股權轉讓遲遲未決遭獨董質疑
9月4日,海南椰島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崔萬林等4位獨立董事關于其股權轉讓的質詢函。
自2014年起,海南椰島股東海口國資公司謀劃股權轉讓事宜至今已有33個月,始終未有結果。事實上,海南椰島相關股權轉讓工作大部分已完成,但卻卡在“補充提供部分說明文件”長達28個月。
對此,4名獨董質疑其“明顯有悖常理”,并認為該事項長期存在不確定性,將對公司治理經營造成嚴重影響,且此次股權轉讓時間跨度之長遠超市場預期,“信息披露存在不實的可能”。
9月5日,海南椰島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會按照獨董的要求盡快對股權轉讓事項做核查,并將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而實際上,海南椰島的定增已經受此影響。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4月,海南椰島披露擬定增募資8.2億元,用以投入保健酒易地擴建、技改項目升級配套技術改造工程、營銷體系建設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然而截至目前,該定增計劃還處在“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階段。
據了解,由于海口國資公司的股權轉讓一直沒有取得進展,海南建桐也就不能履行股東責任,海南椰島的定向增發也遲遲得不到實施。
有業內人士分析,股權轉讓懸而未決的癥結或許在于海南椰島的控制權發生變化。原本國資轉讓時是控股股東,現在有了民營資本進入,令這場股份轉讓生出很多變數。
連虧6個季度被競品反超
股權轉讓懸而未決的同時,海南椰島的業績也并不樂觀。8月11日,海南椰島發布2017年半年報,其營收3.94億元,虧損706.46萬元,截至目前已連續虧損6個季度。
早在2011年,海南椰島業績便開始下滑。2015年,其營業收入減少至4.39億元,凈利潤下降到0.13億元。2016年實現營收8.46億元,虧損0.35億元。
對于上半年虧損,海南椰島并未作出解釋。其在2016年度業績報告中曾表示,公司因品牌推廣費用增加,市場投入效應相對滯后,對公司利潤有所影響。
在保健酒市場,曾經被海南椰島甩在后面的勁酒業績不斷增長,成功反超。數據顯示,2005年之前海南椰島一直在銷售額上領先勁酒。而據勁牌方面透露,2016-2017年度(2016年6月27日-2017年6月26日)公司銷售額達到70多億,相比椰島的3.94億元超出近20倍。
朱丹蓬認為,海南椰島業績被遠遠反超主要原因在于其運營思路、市場理念和內部機制無法匹配高度開放的酒類市場競爭,而其團隊落地和廣告宣傳也未能與消費者形成有效聯動和溝通。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則認為,政商不分、股權紛爭、產品老化都是困擾海南椰島發展的因素,在模式、品牌等運營方式上也較為落后。
此外,2015年曝出的“偉哥門”事件使海南椰島的品牌形象受到重創。海南椰島生產的鹿龜酒因涉嫌違法添加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等化學物質而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報。盡管后經海南省食藥監局調查核實,“未發現違法添加行為,已同意該企業恢復生產銷售”,但仍對海南椰島的品牌形象造成了影響。
“產能不足、股權轉讓懸而未決,加之品牌形象受損等因素,使得椰島的前景并不明朗。”朱丹蓬表示。(新京報記者 王叔坤)